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7(教育学)
七、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概念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特点包括: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序列性。
2、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定势
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3)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4)原型启发
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5)个体相关因素
已有的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及个体的智力水平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6)酝酿效应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去做别的事情,在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3、通过教学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4、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具有独创性的思维。一切科学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流畅性是指一般创造力高的人能在短时间内表达出数量较多的观念,亦即反应迅速而众多。
变通性是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其思维能变化多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不易受功能固着、定势等作用的影响。因而有超常的构思,能提出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特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八、个体与社会
个性与社会性
社会角色与社会化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道德与道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