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3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一)非正式组织
巴纳德认为企业是一个协作系统,正式的协作系统(组织)具备三个要素: 目标、协作意愿以及信息沟通。正式组织的运行过程实际上是这三个要素的形成过程和相互作用过程。
巴纳德理论中的正式组织概念实际上有两层含义,即作为理念型的正式组织和作为实际存在的协作系统。综合二者,可以将正式组织理解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并经过有意识的、处于系统关系的物的要素、人的要素和社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与正式组织的构成要素相对应,管理者需要承担决策、沟通、激励与领导的职能。管理者的上述职能也可以理解为正式组织的活动。
(二)非正式组织
定义:独立于正式组织目标之外,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以非理性为行为逻辑,受潜在的不成文规定约束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三)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区别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一方面,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之间或依附于正式组织成立;另一方面,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活动产生影响,二者有可能相互补充,也可能引发对立、导致冲突。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存在以下区别:
1.目标不同。正式组织存在明确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开展活动,更加重视活动为组织带来的效益;非正式组织并不存在明确稳定的共同目标,追求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成员的归属感、满足感。
2.行为逻辑不同。正式组织要求成员按照组织人格行事,通过非人格化的规章制度约束成员的行为;非正式组织则尊重参与者的个人人格,通过与组织目标无关的约定俗成的规则限制其行为,参与者的行为受情感支配。
3.结合紧密程度不同。正式组织有严格的管理层级和岗位职责,通过正规化的组织体系将成员联系在一起,层级分明,信息沟通受到严格的层级约束,越权是组织中的大忌;非正式组织不存在明确的结构和层级,信息传递的通道完全是开放的,发散的,当然也就不存在越权的问题。
4.权威来源不同。正式组织中领导者的权威更多地来自职位性因素,非职位性因素只是 一种补充;非正式组织中并没有稳定的领导者,权威来自参与者的非职位性因素、如资历、人品等。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整合需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影响,营造有利于二者整合的组织文化环境。
(四)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整合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整合首先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
(2)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沟通。
(3)有利于增加组织成员间的默契,增强凝聚力。
(4)有利于组织活动的有序开展。
2.减少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具体表现在:与正式组织目标的冲突;小道消息、流言影响组织沟通;对成员吸引力过大影响工作投入;对正式组织中领导的权威形成挑战等。因此,组织需要充分认识非正式组织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避免其破坏作用。
(1)通过提高组织成员在决策中的参与性,避免目标冲突。
(2)加强沟通与信息共享,避免小道消息蔓延。
(3)关心成员的生活、工作状态,对非正式组织进行正确引导。
(4)鼓励各级管理者参与非正式组织的活动,(5)营造有利于整合的组织文化和氛围。
3.多选:独立于正式组织之外的非正式组织,其积极作用主要有()。
A.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
B.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沟通
C.有利于增加组织成员间的默契和增强凝聚力
D.对正式组织中领导的权威形成挑战
E.小道消息扩散有助于组织沟通【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通常能够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交和情感需求,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动,增强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凝聚力。这些都是非正式组织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D 属于消极作用,不选择。
E 小道消息、流言影响组织沟通,不选择。
因此,选择 ABC选项。